您现在的位置:首 页>> 疾控信息 > 热点关注 > >>正文内容

地震后警惕肠道等四类传染病流行

【来源: 发布日期:2008-05-17 14:44:11  |   阅读次数:次   】     【选择字号:
传染病防治专家、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示:地震后要警惕四类传染病流行。
  李慧介绍,地震后由于洁净饮用水和食物供应受到影响,同时周边生态环境等受到破坏,如不注意,极易引起以下传染病的流行:
  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,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。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、食物等导致的,比如痢疾、手足口病、甲肝等,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。
 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。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,流动性大,相互之间接触频繁,容易导致麻疹、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。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,一定要注意防范。
 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俗称“红眼病”。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,同时,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。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,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,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。
 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。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,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。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,致死率高,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,需高度关注。
  李慧说,地震后基层疾控系统往往也受到重创,物资储备受到影响。同时,因为疾病预防的压力突然激增,原有疾控系统人员远远难以满足疾病预防需求。此时,灾区群众积极开展自我预防,然后等待专业疾控人员介入是目前最好的办法。
  一是确保不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。特别是对饮用水,有条件的地区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索取饮用水消毒片,消毒后煮沸再饮用。
  二是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餐具和洗脸水等。用过的餐具尽量用沸水消毒。
  三是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尽量远离避险地,同时不要处置在水源附近。有条件的地区,可以使用漂白粉等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。对孳生蚊虫的积水,可以用敌敌畏等进行消毒。同时,可以投放一定的灭鼠饵料,避免老鼠造成疾病传播。
  四是对避险地周边出现的动物尸体要远离避险地和水源地深埋,对已经腐败的动物尸体,最好焚烧后再深埋。
  五是积极承担防疫职能,在发现周围亲属、朋友出现传染病症状后,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。
  六是保持良好和正确的心态。地震后容易出现传染病的高发甚至暴发,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主动预防,大规模传染病出现的几率并不大,是完全可以预防的;周围亲属等出现的小的传染病,只要治疗及时,也完全不会造成流行,不必因此过于紧张。
陇ICP备15002317号-2

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272号